2024年 7期 刊出日期:2024-07-12
  

  • 全选
    |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 郭娜, 张骏, 申琳
    国际金融研究. 0(7):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坚持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和化解内生性金融风险并重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准确识别并测度两类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尾部溢出指数分解法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金融风险和输入性金融风险水平,厘清了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当重大金融冲击、贸易摩擦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明显上升。第二,从风险来源结构来看,输入性金融风险占比大于内生性金融风险,且正常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前者主导,而极端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后者主导。第三,正常情形下,相较于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更加显著,但在极端情形下,国际资本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显著提高。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吴卫星, 巩润泽, 李鸿焕
    国际金融研究. 0(7): 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国内移民异地创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借贷约束和缓解信息约束的方式促进国内移民异地创业。其次,以创业类型分组,数字普惠金融对自雇型(仅雇用自己)、雇主型(雇佣至少一名员工)和机会型(有较好的创业机会)异地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生存型(没有工作机会)异地创业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在不同类型国内移民方面,相比于迁移人口(已在迁入地落户)异地创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未在流入地落户)异地创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 周闯, 曾志雄, 金一, 龚驰原
    国际金融研究. 0(7): 2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引入货币运行成本的搜寻模型,探讨了不同流动性场景和央行数字货币付息类型对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流动性场景下,私人会选择经过自身承担货币运行成本调整后名义回报率更高的那种货币形式,最优货币政策是调控该占优货币的实际利率水平,使之为商品交易带来的福利边际增加等于其造成的货币总运行成本的边际增加。央行数字货币占优能提高社会福利,该福利水平不受数字货币付息类型的影响,而数字货币占优的条件是其净名义利率要高于一个负的阈值。差异流动性场景下,在两种货币形式可互相替代的场景中,何种货币形式占优决定了整个经济是呈现只有一种货币形式被使用的单形均衡,还是两种货币形式并用的混形均衡。均衡类型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其中,对数字货币付息并进入混形均衡带来的社会福利最高,此时最优货币政策能同时确定最优的通胀率和数字货币名义利率。本文的研究为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的货币政策问题贡献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
  • 环球金融
  • 丁佰林, 彭羽
    国际金融研究. 0(7): 3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契约不完全理论,将区域贸易协定内容及其规则影响力引入企业跨国生产决策分析框架,使用文本分析法构建非对称的双边规则影响力指标,就区域贸易协定内容对双边FDI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中规则影响力相对较大的缔约方(规则制定国)输出本国规则越多,其跨国企业对规则影响力相对较小一方(规则接受国)的直接投资越多,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区域贸易协定中的规则制定国通过与规则接受国规制融合,改善规则接受国投资环境,促进其对规则接受国的直接投资。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时,如何构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规则提供了参考。
  • 金融机构研究
  • 杨勇, 方意
    国际金融研究. 0(7): 5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业银行从事跨境业务会提升自身风险水平。本文基于直接业务关联与间接业务关联构建网络模型,度量2007—2019年跨境借贷业务给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发现:首先,资产端冲击会带来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负债端冲击亦不容忽视。其次,从风险生成机理的时间维度来看,间接业务关联性与风险敞口等因素较为重要,杠杆和直接业务关联性等因素影响较弱。从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指标来看,系统重要性程度高的银行排名较为稳定,且需要关注2011—2019年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系统性风险与风险敞口之间存在“跨境借贷冲击 → 系统性风险 → 跨境借贷冲击”的不利循环机制。
  • 李志辉, 朱明皓
    国际金融研究. 0(7): 6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已成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09—2022年国内43家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从预售交易比例与预售交易门槛两个方面度量各城市商品房预售交易水平,探究商业银行所在城市的商品房预售交易对其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品房预售交易会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建筑企业贷款与个人购房贷款的违约率,导致当地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影响渠道方面,商品房预售交易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杠杆率、恶化建筑企业资金周转率以及降低期房竣工率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加强对房地产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商品房预售交易对其风险承担的不利影响。同时,政府主导的预售资金提取监管与合理的房价水平均能够减弱商品房预售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 金融市场
  • 吴虹利, 郭红玉, 刘浩然
    国际金融研究. 0(7): 7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债收益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仿射期限结构模型拆解我国国债收益率,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的跨国溢出效应及传导渠道。本文发现,美联储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对债券市场的风险中性利率产生显著溢出效应,而常规货币政策的未预期冲击同时通过政策预期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并且在汇率渠道的作用下,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时间节点上,“8·11”汇改前以风险承担渠道为主,收益率的期限溢价部分受美联储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负向影响,汇改后资产平衡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产生了一定对冲作用,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收益率及其组成部分影响均减弱。本文建议,我国应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响应机制。
  • 公司金融
  • 郭珺莹, 陈国进, 陈文鹏, 赵向琴
    国际金融研究. 0(7): 8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构建包含银行与企业的两部门模型,结合模型推导以及数值模拟研究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检验。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金融不确定性对5%分位点产出增长率(即在险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负面影响数倍于其他分位点,金融不确定性上升将加剧经济下行风险。第二,金融不确定性上升将紧缩银行信贷条件,影响企业的投资与生产,导致企业破产违约概率上升,加剧经济下行风险,而且企业违约风险上升后,会进一步放大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下行风险的负面影响。第三,房价下跌将加剧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下行风险的负面影响。本文为理解金融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为实现稳增长目标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