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2期 刊出日期:2022-02-12
  

  • 全选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徐星美, 许荣
    国际金融研究. 0(2): 3-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 1998—2016 年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和中国同 174 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对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研究表明,东道国内部监管强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之于中间品样本组,对信息融合需求更高的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本文从理论上为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从实务上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 钟凯, 梁鹏, 王秀丽, 彭雯
    国际金融研究. 0(2): 13-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较强,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投资回报率和缩小影子银行规模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金融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领域,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邓创, 吴超, 赵珂
    国际金融研究. 0(2): 2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大危机事件所特有的不确定性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使用综合实证检验与理论分析,系统探讨重大危机视域下的经济(需求侧、供给侧)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动态、微观传导机制和政策应对方案。研究发现:重大危机事件下不确定性冲击具有多维性与异质性特征,需求不确定性(金融不确定性)往往在经济(金融)危机事件中起主导作用,但次生不确定性同样值得警惕。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由于其传导机制的差异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冲击影响。其中,需求和供给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性冲击,而金融不确定性则在短期表现为紧缩性冲击。在应对多维不确定性冲击时,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特别是“增加财政支出+ 债务管理+ 混合型货币政策”方案在调经济、稳金融和控债务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 梁燚焱, 朱小能
    国际金融研究. 0(2): 34-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信贷需求是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申请数据,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信贷需求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正面的不确定性和负面的不确定性对企业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信贷需求总体存在抑制效应,企业信贷需求会随经济不确定性提高而减少。正面的不确定性与负面的不确定性对企业信贷需求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正面的不确定性会使企业迎难而上,通过增长期权机制对企业信贷需求发挥激励作用;负面的不确定性会使企业知难而退,通过实物期权机制对企业信贷需求发挥抑制作用。本文有助于理解企业信贷需求变化的原因,并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 环球金融
  • 张晓明, 赵玥
    国际金融研究. 0(2): 44-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这一概念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全球商业银行的角度,以MES分解模型为实证模型,选取全球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分析系统性风险的情况,研究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愈加激烈的竞争会产生更高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因为更强的竞争水平对银行间共性行为产生了影响。在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更高强度竞争的影响而产生更高水平的系统性风险。MES分解模型作为一种近年最新研究方法尚未被广泛使用,本文从全球这一更为宏观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建议。
  • 金融机构研究
  • 傅顺, 裴平
    国际金融研究. 0(2): 55-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 盛天翔, 邰小芳, 周耿, 俞震
    国际金融研究. 0(2): 65-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科技对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借助百度搜索指数构建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基于2011—2019年152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效果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市场挤出效应,能够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第二,在银行资产端,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流动性创造;在银行负债端,金融科技通过市场挤出效应抑制流动性创造。第三,金融科技对东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对于地方性银行,金融科技对全国性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结论对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启示价值。关键词:金融科技;流动性创造;技术溢出效应;市场挤出效应
  • 金融市场
  • 陈思翀, 肖振拯, 魏筱
    国际金融研究. 0(2): 75-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在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决定模型中引入汇率,将有效汇率对加工出口企业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机制分解为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并以企业可获得的国内中间品种类来衡量贸易渠道,以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衡量投资渠道,利用加工贸易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有效汇率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贸易渠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十分显著,人民币有效汇率贬值促使企业更少使用进口中间品,导致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上升。但在此之后,投资渠道的影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将促使中国企业进一步提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 公司金融
  • 史贞, 李向阳, 刘伟燕, 王森
    国际金融研究. 0(2): 8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结构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9 年非金融企业A 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金融结构指数增加对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干预程度以及制度环境水平之间的异质性。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以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的一些经验事实,提出四个假设,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结构指数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高储蓄率、高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这种负相关关系,高制度环境水平会强化这种负相关关系。鉴于此,建议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及增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降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