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6期 刊出日期:2024-06-12
  

  • 全选
    |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 刘庆, 冯芸, 徐梦霞
    国际金融研究. 0(6): 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视角,深入分析传统开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差异,梳理经济与金融开放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研究发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积聚与传导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视角,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产业附加值的贸易开放质量指标和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广义高水平对外开放度量指标。本文总结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量化标准仍不清晰,亟须建立体系化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测度指标;第二,通过运用金融科技工具建立风险分层管理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第三,进一步优化我国开放产业结构,包括依据国家长期战略大力扶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以及识别系统重要性产业以预防系统性风险在产业间的积聚与传导。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薛秋童, 唐攀
    国际金融研究. 0(6): 1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然而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当前及今后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全面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脆弱性的关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和“惠及”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总体上能减缓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发生,通过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贫困脆弱性间的关系发现,相较于“普及”效果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惠及”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普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低地区效果更好。相较于沿海地区的青年群体而言,“普及”作用对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则会对非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效果更好。上述结论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启示。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朱民, 杨斯尧, 巩冰
    国际金融研究. 0(6): 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2023年涨幅超40%,并在2024年第一季度维持强劲表现,其背后主要由市场对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持续、美联储重启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推动。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推广或不及预期、通胀持续影响美联储降息进程、美国财政和债务风险等因素可能导致上述预期难以实现,纳斯达克指数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在全球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我国需要密切关注纳斯达克指数大幅波动可能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外溢风险。
  • 汪青, 杨权, 刘文华, 陆茸
    国际金融研究. 0(6): 4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 环球金融
  • 路妍, 刘旭磊
    国际金融研究. 0(6): 5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40个国家1998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面板数据,采用互补对数(CLogLog)模型研究一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其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及异质性,并探究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当一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其跨境资本发生资本激增与资本外逃的概率下降,发生资本骤停与资本回撤的概率上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发达经济体、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经济体、制度质量更好经济体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其资本外逃与资本回撤受到的影响更大。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表明,对于各类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当本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宽松型外汇类工具有助于降低资本骤停、资本外逃及资本回撤的发生概率,而非外汇类工具调节本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资本异常流动影响的效果有限。本文的研究对中国防范资本异常流动、统筹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有政策参考作用。
  • 金融机构研究
  • 李双建, 李俊青, 张云
    国际金融研究. 0(6): 6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攀升的典型事实和商业银行实际经营情况,本文系统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影响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在采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方法构建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212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显著降低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小规模银行、非上市银行以及未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通过加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渠道降低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特别地,本文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多表现在技术进步层面,且会同时降低银行非付息业务活动和付息业务活动效率。据此,本文认为,合理管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市场化机制,是提高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的重要举措。
  • 金融市场
  • 何青, 王偲竹, 刘尔卓
    国际金融研究. 0(6): 7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2005年7月—2022年6月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和汇率变动数据,利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DCC-MGARCH)模型,探究汇率风险如何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定价。结果发现:汇率风险因子是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定价的重要因子;汇率风险溢价是股票市场风险溢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风险溢价的6.65%,且新兴市场国家汇率风险溢价略高于发达国家汇率风险溢价。行业层面,行业内国有公司占比显著影响汇率风险溢价,而行业竞争程度和公司规模仅显著影响发达国家汇率风险溢价。宏观层面,对外贸易和货币政策均显著影响汇率风险溢价,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发达国家汇率风险溢价。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汇率与股票市场的联动关系显著上升,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中汇率风险溢价的重要程度逐渐凸显。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汇率风险溢价的重要性,思考如何防范汇率风险向资本市场蔓延,管理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公司金融
  • 刘柏, 卢家锐
    国际金融研究. 0(6):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文献大多探讨ESG的益处,但这难以解释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低披露率现象。本文基于融资结构中占比最高、依赖性最强的债务融资视角,探索微观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企业ESG信息披露数量越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并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较为主观且难以验证的环境(E)和社会责任(S)维度。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凸显了非财务信息的“类保险”作用,体现为削弱了ESG信息披露数量与债务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区分债务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上述结论主要体现在短期债主导的企业。从时间维度上看,ESG信息披露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披露年限增加逐渐减弱,并且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出现反转。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会计稳健性提升、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和媒体报道增加均有助于缓解ESG信息披露的不利影响。机制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数量通过传递短期经营压力信号和提升信息漂绿风险两条路径提高了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文章阐述了新兴经济体ESG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