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8期 刊出日期:2022-08-12
  

  • 全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纪志宏
    国际金融研究. 0(8):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渠道的相关理论及典型事实出发,以美国1984-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基于利率与分配效应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采用政策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产生的向下偏误,衡量货币政策超出经济内生合理需求的宽松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MSVAR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重点讨论了宽松货币政策经由资产价格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的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低利率、高资产价格和收入分配恶化之间的负反馈循环。本文研究为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为我国优化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促进经济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 宗良, 时圆, 赵廷辰
    国际金融研究. 0(8): 1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回顾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剖析其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未来经济增长理论变革的新思维。本文将实际总产出的变化表示为市场因素与政府作用的加权之和,综合考虑政府作用在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动态的理性综合经济增长方程。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动态增长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路径,市场因素与政府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力基本相当,市场因素影响力略高于政府因素。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劳动力和资本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可在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 赵建, 李嘉怡
    国际金融研究. 0(8): 2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利率长期下降以及负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影响贫富差距。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富人和穷人的财富异质性模型,并借鉴消费恩格尔系数设计了衡量财富结构的“投资恩格尔系数”,即货币性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与消费恩格尔系数相似,收入越低和财富越少的阶层,投资恩格尔系数越高。在异质性资产结构下,当利率不断走低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富人的财富会大幅升值,穷人则相对较难受益,导致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货币宽松、利率走低尤其是负利率引发的贫富差距恶化问题。本文搜集了57个国家4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较为显著地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 咸金坤, 兰袁, 汪伟
    国际金融研究. 0(8): 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转型阶段,而这两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数据,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程度的上升显著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个单位标准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将会增加2.5%左右。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显著提升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了其单位工资的产出效率,促使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应对。进一步地,基于投资目的地的分析发现,老龄化主要促进了企业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深入认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和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 环球金融
  • 王道平, 张玉, 郭文璇
    国际金融研究. 0(8): 4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宏观审慎有效监管,使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对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24个经济体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作用机制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抑制信贷扩张,降低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异质性分析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更为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效力也存在差异,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力在经济上行阶段更为有效。本研究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与政策工具选择、防止信贷过度扩张与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梁裕珩, 吴增明, 朱孟楠
    国际金融研究. 0(8): 55-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世界各国企业融入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重要途径,跨国并购是重要的企业投资方式,但二者间的关系在已有研究中鲜有涉及。本文利用2007—2019年全球价值链和跨国并购数据,从并购网络和并购倾向的角度深入分析全球价值链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对跨国并购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并购网络方面,价值链嵌入程度越高的国家(地区),其并购网络中心度越大,在并购网络中的地位越高;在并购倾向方面,国家(地区)的价值链嵌入程度越高,该国(地区)企业越有可能对跨行业或高TFP国家(地区)的企业发起并购。此外,处于价值链下游的国家(地区)更倾向于通过跨国并购突破“低端锁定”的困局。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与跨国并购行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金融机构研究
  • 何国华, 徐梦洁
    国际金融研究. 0(8): 6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236家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境资本净流动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中,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以其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标与各类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乘项分析发现,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削弱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同时也会减弱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效应。在应对直接投资流入时,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在应对间接投资流入时,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
  • 金融市场
  • 欧阳远芬
    国际金融研究. 0(8): 7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汇率波动频繁容易引起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信贷规模和基础货币的联系变弱,即使对跨境资本进行完全管理,也很难有效估计国内信贷规模。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我国现有相关政策的运行可以有效监管大部分跨境资本流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但对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的管理效果有限。本文还发现,虽然金融市场开放会减小对跨境资本的管理效果,但监管机构可以采用增加汇率弹性、加强监管程度、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减少监管成本、提高银行业竞争度、发展地方债市场和调整跨境资本结构等方式来缓冲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的冲击。
  • 公司金融
  • 杨雨晴, 施建淮
    国际金融研究. 0(8): 8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理论模型,对实际汇率如何影响公司利润和投资规模展开分析,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实际汇率、公司利润与投资规模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公司利润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实际汇率贬值会使贸易部门公司的利润显著增加。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实际汇率会通过作用于贸易部门公司的盈利状况进一步对其投资水平和资产规模产生同向影响。基于引入工资占比和金融摩擦的实证检验,本文探讨了实际汇率通过公司的实际工资支付影响其利润的作用机制,并验证了实际汇率影响公司投资规模的内部融资渠道,即实际汇率贬值会降低贸易部门公司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推升利润收益,公司内部融资能力增强,投资和资产规模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