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5期 刊出日期:2022-05-12
  

  • 全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龙海明, 李瑶, 吴迪
    国际金融研究. 0(5): 3-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FII),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与受教育年限和家庭收入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群体的消费差距,形成“数字鸿沟”。“知识鸿沟”造成的风险偏好差异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形成的“工具排斥”是“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
  • 刘喜和, 霍振先
    国际金融研究. 0(5): 13-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货币信用供给的纵向维度和流动性分层的横向维度构建多部门的DSGE模型,运用2015年第一季度—2020 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实施对政策利率传导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在货币信用供给的分层结构下,一级交易商资产负债的配置结构和数量直接决定着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资管新规》使得一级交易商和中小银行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资管资金循环路径发生转换,打破了原有的流动性传导链条。在经济增长下行预期下,《资管新规》在短期内影响了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若叠加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将对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带来更大的负向冲击。未来应考虑建立考核大型商业银行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责任指标,加大对中小商业银行补充类资本的支持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控制信贷资金向房地产行业流入,并出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 环球金融
  • 沈军, 霍洁怡, 江美霓
    国际金融研究. 0(5): 23-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大国金融发展战略“货币国际化→国际货币权力→国际金融权力”的递进逻辑,本文从网络中心性的视角探讨金融资产投资和贸易地位对国际金融权力的影响。本文借鉴Heep (2014)的研究成果,运用熵值法系统测算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国际金融权力, 结果表明:中国的国际金融权力在波动中上升,2019年中国国际货币权力排名第六,国际金融权力排名第四。本文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贸易地位和总体及分类金融资产发行国地位对该国或地区国际货币权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延伸分析金融资产投资和贸易地位与国际 金融权力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贸易和金融资产投资网络中心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权力,且一国或地区长期债券投资网络中心性对一国或地区的国际货币权 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贸易网络中心性对国际金融权力有非线性的影响,在一 定范围内,贸易网络中心性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一国或地区的国际金融权力。
  • 金融机构研究
  • 罗煜, 崔书言, 旷纯
    国际金融研究. 0(5): 34-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变迁的视角出发,从营销渠道结构、贷款信用结构、信贷行业结构三个维度探究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与其经营转型的关系。本文使用我国187家商业银行2010—2019 年的网点与财务数据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水平与网点增量负相关,与信用(保证)贷款比例正(负)相关,且与贷款行业集中度负相关。因此,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优化银行业务流程,促进银行调整贷款信用结构、行业结构,使银行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 金钊, 王玲, 王茜
    国际金融研究. 0(5): 45-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银行的目标比率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和模式,以及不同流动性充裕程度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会围绕目标流动性比率调整流动性结构;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减少短期和易受冲击的负债,增加长期稳定的负债和资产;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投资多元化程度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融资和投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流动性工具等问题。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微观银行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为当下中国流动性监管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 辛兵海, 张琳
    国际金融研究. 0(5): 55-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6—2020 年沪深股市37 家上市银行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以久期缺口反映银行期限转换程度,实证检验使用表外利率衍生工具对银行期限转换功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利率衍生工具的使用具有减弱流动性冲击对银行期限转换负向影响的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多元化银行组组内和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组组内,利率衍生工具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证明了使用利率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提供证据支持。
  • 金融市场
  • 韩思达, 陈涛
    国际金融研究. 0(5): 64-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债券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传导的替代性渠道、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并结合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构建了三条渠道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国债利率对贷款利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及长期均衡关系,美国则均存在,两国的信用债利差均不在利率传导中发挥作用。中国债券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效率较低,除了受到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还受到三条传导渠道不畅通的影响。一是信用债发行门槛高、发行效率低,导致替代性渠道不畅;二是银行业竞争不充分、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制度不健全,导致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不畅;三是银行债券投资以中长期且持有到期为主,导致流动性渠道不畅。
  • 李政, 刘浩杰, 袁晨曦
    国际金融研究. 0(5): 75-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行业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中国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对溢出指数,考察从正常状态到极端状态下行业间溢出水平及结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基于QVAR 模型的溢出指数能够较好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基于条件均值的溢出指数可能错判行业间真实的溢出水平。第二,行业间溢出效应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呈现非对称性,左尾的总溢出、十个行业的溢入均高于右尾。第三,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种极端状态下金融、房地产、能源、医疗保健四个行业的方向性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并且金融的溢入、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第四,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金融对医疗保健的定向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
  • 公司金融
  • 曾建中, 刘桂东, 庞睿
    国际金融研究. 0(5): 87-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0—2020 年沪深两市A 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CEO 财务专长、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CEO财务专长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CEO 财务专长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多种稳健性检验同样验证CEO 财务专长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渠道和融资渠道在CEO财务专长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CEO财务专长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投资收益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内部控制在CEO财务专长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且存在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融资约束水平以及CEO 是否兼任董事长等情况下,CEO财务专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