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2期 刊出日期:2021-02-12
  

  • 全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马勇, 姜伊晴, 付莉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3-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2—2016年中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板数据,考察了中国经济开放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对金融集聚发挥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开放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 型关系,只有当经济开放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经济开放才会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第二,经济开放与金融集聚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 型关系,当经济开放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其对金融集聚将产生抑制作用,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开放对金融集聚主要起促进作用。第三,金融集聚在经济开放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渠道角色。
  • 荆中博, 王羚睿, 方意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1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中国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化。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本文利用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提高房地产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化程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显著提高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和投资规模。在影响渠道方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通过实物期权渠道提高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受到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宽松的影响,金融摩擦渠道的作用并不显著。在企业金融化方面,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种资产是房地产企业金融化的主要方式。综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作用与其他行业相反,其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在抵押品融资、地方政府支持、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存在特殊性。
  • 刘渝琳, 许新哲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23-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交易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易方式,已进入我国家庭日常生活中,家庭投资决策是否会受到网络交易的影响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CHFS 2017),探讨了家庭的网络交易行为对金融投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交易行为频繁的家庭更可能参与风险资产投资。同时,网络交易行为通过扩大家庭金融信息来源和提升家庭消费欲望这两种传导路径影响家庭金融投资决策。本文的分析深化了关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完善与稳定风险资产市场,引导居民参与风险资产市场行为的相关政策提供新的解释。
  • 环球金融
  • 许亚云, 韩剑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33-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轮国际投资规则的构建已经开始,规则本身的推陈出新及不同国家间的规则竞争都处于新阶段。本文对影响经济体间投资规则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双边距离较近、经济规模较大、经济相似度较高、前期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差距大的国家倾向于签订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的协定;在新一轮跨国投资规则制定中,国内产权保护制度会增加科技发展水平对跨国投资规则的正向影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近十年投资协定增速放缓,严重滞后于实际投资发展状况。无任何投资规则但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间应抓紧开展谈判,已有协定但严重滞后于实际情况的国家应加快完善升级,中国在考虑角色转变带来的对保护性条款需求增加的同时,还应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引领者作用。
  • 金融机构研究
  • 熊启跃, 张文婧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4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巴塞尔Ⅲ资本监管改革产生的影响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对2010—2018 年95 家G-SIBs 样本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策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塞尔Ⅲ资本监管的强化使国际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质量明显提升。资本提升策略逐渐由危机前高度依赖分母策略转变为分子和分母策略并重。其中,间接融资主导、处于信贷上行周期、监管政策执行较不充分经济体的大型银行更倾向于采用分子策略;G-SIBs、传统银行及国际化程度较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幅度较大,且更倾向于使用分子策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金融监管要求,我国银行体系资本提升策略高度依赖分子策略,形成了“融资—扩张—融资”的资本管理模式,应多措并举予以优化。
  • 金融市场
  • 丁一兵, 孙博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55-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层面国际分工地位测度新指标,从微观视角考察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利于中国企业国际分工地位攀升,这一结论在替换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指标和更换计量方法等方式下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内资企业国际分工地位负向影响程度相对更大,港澳台资、外资企业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不显著;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受升值抑制作用明显,而小、微型企业不明显;出口加权有效汇率升值显著负向影响非加工贸易企业,而进口加权有效汇率升值则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更为显著。总体而言,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国企业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有必要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造成企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明显升值。
  • 张哲, 陈雷, 陈平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67-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跨国层面长期利率联动视角,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向收益率曲线传导的有效性问题。采用面板因子模型提取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长期利率的共同因子,在有向无环图的基础上施加约束,构建长期利率的共同因子与全球性因素间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使用预测方差分解方法计算了多种全球性因素对长期利率共同因子的解释比例。结果发现,各经济体长期利率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美国长期利率、全球风险水平、美元汇率等因素对长期利率共同因子变动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即各经济体通过调整短期政策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的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传导有效性降低。基于研究结论认为,各经济体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全球性因素对自身长期利率的溢出效应。
  • 公司金融
  • 赵艳平, 秦力宸, 黄友星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77-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理论阐述宏观审慎政策跨境溢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外部宏观审慎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影响,选取2002年第四季度—2016 年第四季度全球123 个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数据,实证检验了外部宏观审慎政策对我国1023 家上市企业杠杆率的微观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外部宏观审慎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具有显著溢出效应。在溢出强度方面,信贷类等基于需求侧的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强于资本类、流动类等基于供给侧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溢出方向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溢出将导致我国企业杠杆率上升,扩张型宏观审慎政策外溢性不显著;在溢出异质性方面,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受外部宏观审慎政策的冲击更强。
  • 张碧洲, 王胜, 谢振
    国际金融研究. 406(2): 87-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联合授信政策实施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尝试对联合授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后期政策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联合授信政策对企业具有较强的外部约束力,通过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及经理人行为缓解代理问题,有助于引导企业合理运用投资机会满足自身投资需求,控制盲目投资,降低杠杆率,提升投资效率。联合授信政策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防控风险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