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12期 刊出日期:2021-12-12
  

  • 全选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朱民, 徐钟祥, 巩冰, 李长泰
    国际金融研究. 0(12): 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打破了之前全球低通胀的局面。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需求持续上升,疫情冲击下的供给严重不足,通货膨胀开始上扬。在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扰动下,供应链瓶颈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进一步推动通胀攀升。由于疫情在各国蔓延程度不一致,疫情对不同经济部门冲击不一,以及各国刺激政策的力度和结构不一,全球通胀的上升呈现出在国家之间、产业之间不一致的结构性和不平衡的新格局。这对央行货币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疫情危机后,央行迅速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企稳了资本市场,支持了实体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已经到了从宽松到缓和的拐点,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引发了关于央行是否需要提速加息的热议。讨论的重点是,目前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暂时的”“过渡的”还是“持久的”。通货膨胀是影响 2022 年全球经济金融最主要的变量,市场高度敏感,历经几次波动,面临巨大挑战。读懂结构性和不平衡通货膨胀及其成因是把握 2022 年全球经济金融走向的关键。
  • 马永强, 张志远
    国际金融研究. 0(12): 14-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去杠杆是保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考察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对于及时调整去杠杆的工作方向和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实体企业在降低杠杆率后会增持金融资产,且这一增持效应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银行主导的地区。然而,实现去杠杆的企业在增持金融资产后,经营风险随之上升,这种经营风险上升的后果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市场主导的地区。此外,去杠杆导致金融资产配置增加的作用在资产周转率较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要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并及时监测防范去杠杆可能带来的实体企业金融化风险。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陈卫东, 边卫红, 王淳
    国际金融研究. 0(12): 24-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国际基准利率改革的大背景下,美国、英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基本完成替代利率的遴选,并稳步推进基准利率改革的进程。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对各国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造成深远的影响。美国在基准利率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在期限利率构建、产品定价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在重新掌握美元定价权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及其外溢效应等方面面临重塑。本文在分析主要国家和地区替代利率改革最新进展及可能引发风险的基础上,对美元定价权从离岸市场回归在岸市场的宏观效应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构建人民币定价体系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应完善基准利率体系的构建,明确人民币定价体系路径的选择,抓紧人民币基准利率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衍生品市场的辅助作用,掌握在岸人民币定价权。
  • 曲春青, 庄新颖
    国际金融研究. 0(12): 34-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2—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市场化程度数据,检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否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弱化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推高作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挤出效应。分地区的检验发现,挤出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缓解挤出效应。进一步的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影响的净效应表现出先净挤入再净挤出的特点,金融市场化程度对挤出效应的缓解作用也是非线性的。全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均高于净挤出门槛值,金融市场化程度均低于挤入效应门槛值。
  • 环球金融
  • 李雪, 王擎
    国际金融研究. 0(12): 44-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变迁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生育决策的内生变化。本文在构建两期世代重叠模型(Two-Period OLG Model)中内生引入生育决策的各维度变量,重点探讨不同人口数量选择、人口结构转变及人口质量提升对实际利率产生的不同作用,并利用全球137个国家或地区1960—2017年数据研究发现,生育决策的不同维度对实际利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口数量正向影响实际利率,表现出供给效应,即生育决策下降导致人口增长放缓会通过降低劳动供给引致资本边际产出下降,最终压低实际利率;人口质量负向影响实际利率,即增加健康与教育投入引起的预期寿命延长最终会降低实际利率,表现出需求效应;人口结构对实际利率的作用由需求效应主导,凸显抚养人群比例上升带来的经济效应。本文提供了一种理解实际利率行为的人口学解释,揭示了生育决策的内生变动会带来未来实际利率趋势的有效信息,从另外一个视角给出利用人口政策的“时间窗口”改变负利率局面的政策切入点。
  • 金融机构研究
  • 刘铠豪, 王嘉藩, 王雪芳
    国际金融研究. 0(12): 54-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国创造了出口贸易发展的奇迹。银行竞争是否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出口表现?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对中国企业出口扩张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增加了企业出口倾向,增大了企业出口规模,提升了企业出口强度并增加了企业出口利润率,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银行竞争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两个路径提升了企业的出口表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作用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景气度的提高会促进银行竞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提升作用。本文提出了适度提高银行业景气程度,适度增强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地区的银行竞争程度和适当降低行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 何运信, 洪佳欢, 王聪聪, 骆亮
    国际金融研究. 0(12): 64-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是近年金融业态变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但这种影响因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商业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的同时抑制了其表外流动性创造。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银行风险承担在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间传导作用。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和流动性创造,进而影响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监管。
  • 金融市场
  • 曹伟, 冯颖姣, 陈煌杰
    国际金融研究. 0(12): 74-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增强进口定价能力是中国进口贸易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效应分析,探讨中国在国际进口市场的分行业定价权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口定价权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完全,且存在非对称性特征,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进口价格,而贬值无显著影响;第二,细分行业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别;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对汇率进口价格传递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汇率传递视角来看,中国在国际进口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分行业来看,在资本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的进口市场上,中国拥有较强的定价权,但对于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进口,中国的议价能力较弱;“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进口市场中的整体议价能力。
  • 公司金融
  • 王学凯, 姜卫民, 谢庆
    国际金融研究. 0(12): 84-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6 年去杠杆政策的正式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A 股上市公司2000—2019 年的经营数据,基于多维固定效应,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去杠杆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因果效应。从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财务风险三个视角,分别研究去杠杆政策影响企业绩效的渠道。研究发现,第一,去杠杆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绩效,且不存在区域和上市地点异质性;第二,去杠杆政策通过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绩效,但去杠杆政策并未达到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目标;第三,去杠杆政策并未得到充分落实,具体表现为持续时间较短、下降幅度较小、个别行业并未去杠杆。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对于原本就过度负债的企业,总体上仍需强调结构性去杠杆;第二,去杠杆政策要以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为目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标;第三,要真正落实结构性去杠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不同阶段提出差异化要求,分行业、分类型设置企业杠杆率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