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11期 刊出日期:2020-11-12
  

  • 全选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张礼卿, 张宇阳, 欧阳远芬
    国际金融研究. 0(11): 3-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应对系统性风险。本文选取29个经济体2000-2013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估宏观审慎工具在抑制顺周期方面的有效性,并从外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银行部门集中度、银行市场竞争程度和银行系统稳健性等角度探讨金融部门异质性对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影响。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变量总体上对银行信贷增长和房价上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作为对已有研究的补充,实证结果还显示,在金融部门对外开放程度和银行部门集中度较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银行系统中,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较弱。而对于系统风险较高的银行系统,宏观审慎政策更为有效。
  • 陈金至, 刘晓光, 范志勇
    国际金融研究. 0(11): 13-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的土地市场出现了基建用地大幅扩张和工业用地、商住用地持续紧缩的结构性变动,由此引发了政府债务攀升和房价上涨等问题。本文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各类土地供给的DSGE模型,嵌入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行为,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企业的拿地意愿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出于稳增长的目的,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供给基建用地。为了给大幅扩张的基建融资,地方政府不得不紧缩商住用地供给,以获得较高的垄断地价和更多的土地抵押贷款。进一步地,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稳增长的意愿越强、对基建越偏好、对土地抵押贷款越依赖,越会造成供地结构的失衡。此外,征收财产税虽未改变地方政府稳增长的目标,但部分缓解了供地结构失衡的问题。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于春海, 张斌
    国际金融研究. 0(11): 24-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实现金融开放背景下的经济稳定目标,需要协调制度层面对冲外生冲击的能力与特定制度安排下货币政策调控效力。本文利用两国DSGE模型,从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两个维度考察金融开放、货币政策效力和经济稳定的联系。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影响经济稳定存在双重路径。一是作用于外生冲击传导,直接影响经济稳定。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市场化均能减弱技术冲击,但应对国外货币政策冲击,资本账户开放效果不佳。二是改变货币政策效力,间接影响经济稳定。汇率市场化能够提升货币政策调控效力,而资本账户开放效果则相反。因此,汇率市场化先行的金融开放策略能够在直接缓解外生冲击的基础上提升货币政策效力,有利于增强开放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治理能力。
  • 王盼盼, 夏婷, 石建勋, 何宗武
    国际金融研究. 0(11): 35-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原油的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系统剖析“石油-美元”动态关联的理论机制,并采用DCC-GARCH和门限回归方法实证检验“石油- 美元”动态关联的时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石油-美元”联动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2000 年以前相关系数在0 值上下波动,2000年以后则长期显著为负。第二,原油金融属性增强、美元资产价格上涨和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厌恶水平上升会产生“石油- 美元”负向联动关系。第三,2000年以后原油金融属性大幅增强,既凸显了美元基于价值贮藏作用对油价的直接负向影响,又进一步增强了“石油- 美元”间基于美元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风险厌恶水平变动的间接负向联动机制,成为导致“石油-美元”联动关系长期显著为负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机理,以及科学研判油价走势并制定有效的能源风险管理策略具有重要启示。
  • 环球金融
  • 王达, 周映雪
    国际金融研究. 0(11): 45-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韩国等16 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作为训练集,分别以美国和中国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对随机森林这一机器学习模型在系统性风险识别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式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显著优于传统的逻辑回归模型;对训练集数据学习后的模型不仅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而且具有优异的泛化性能,能够很好地识别中美两国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地,本文引入SHAP 机器学习解释模型对风险识别的“黑箱”进行拆解,采用Shapley 值和作用力图展示了不同特征变量对两国系统性风险年度概率水平的边际贡献。基于中国的分析表明,稳定信贷杠杆率仍应作为宏观审慎政策的重点;加快金融发展,尤其是深化资本市场,以及稳外资和稳出口对于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 胡小文
    国际金融研究. 0(11): 55-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跨境资本扰动机制,构建包含数量型与价格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的DSGE 理论框架,分析跨境资本扰动的汇率渠道、货币供给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效应,进一步研究数量型与价格型审慎工具的政策选择及货币政策搭配。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影响国内经济的汇率渠道具有逆周期性,货币供给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具有顺周期性,综合效应呈现顺周期性。第二,数量型与价格型审慎政策均能有效稳定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但数量型的无息准备金政策优于价格型的托宾税政策,原因是基于准备金政策的货币增量较小、顺周期效应较弱。第三,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较强独立性,相互协调能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数量型跨境资本管理政策与兼顾汇率稳定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搭配效果较好。
  • 金融机构研究
  • 潘敏, 徐琛卓
    国际金融研究. 0(11): 66-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次级债具有资本补充工具和债务融资工具的双重属性。发行次级债会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和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2009-2017年我国发行次级债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次级债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和主动、被动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上市和非上市银行、不同国有股占比银行间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次级债抑制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商业银行主动和被动风险承担,这种影响在上市银行中更为明显。商业银行国有股占比的上升会弱化次级债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和风险承担的影响。
  • 喻微锋, 康琦, 周永锋
    国际金融研究. 0(11): 77-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145家商业银行2012-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能够显著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能够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缓解信贷配给的途径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不同货币政策环境对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影响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影响。此外,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对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会随银行规模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更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最后,本文对未来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 金融市场
  • 朱孟楠, 袁凯彬, 刘紫霄
    国际金融研究. 0(11): 87-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BSA) 是深度参与区域金融合作、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2005年7月-2019年6月162个经济体的汇率及其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BSA 的数据,探究参与区域金融合作与人民币货币锚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签署BSA 显著提高人民币货币锚约12.80个百分点,在考虑潜在的选择偏误、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协议的人民币锚效应来源于金融合作和经贸合作的强化,在资本账户更开放、与中国经贸联系更紧密,以及发展中经济体中更为显著。本文结论对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其金融计价职能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