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 全选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吴建利, 刘晓辉
    国际金融研究. 0(10): 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放松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中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工资趋同的假定,考察了可贸易与不可贸易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对内部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部门间收入差距抑制了B-S效应的发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部门间收入差距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交互项对内部实际汇率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这印证了本文的结论,即部门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B-S效应的发挥。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内部实际汇率的边际影响会逐渐减弱。在进行了部门间收入差距的不同定义、内生性和区域差异性影响等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社会稳定,更会对我国的内部经济均衡和汇率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决策机构应加强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 韩瑞栋, 薄凡
    国际金融研究. 0(10): 14-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金融改革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先行先试为深化全局性金融改革探索可行路径。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国2012年以来设立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对资本配置扭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金融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城市资本配置扭曲程度,但不同类型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产生的政策效果存在差异,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民间金融和小微金融改革、区域特色金融改革效果更为明显。考虑到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构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区域金融改革能够带来积极政策效果。基于城市异质性的分析表明,区域金融改革能够缓解因行政级别、政商关系、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区域政策环境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资本配置扭曲。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范小云, 张少东, 王博
    国际金融研究. 0(10): 24-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低利率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波动性不断上升,对一国股票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基于2006年第三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测算分部门资本流动波动,考察分部门资本流动波动对股市波动的作用,并探讨资本项目自由化程度和宏观审慎政策是否会影响资本流动波动对股市波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资本流入角度,还是资本流出角度,分部门资本流动波动的加剧对股市波动有显著放大作用。从资本流出角度来看,银行部门作用最大;从资本流入角度来看,公共部门作用最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在资本流动波动给股市波动带来的正向冲击中发挥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在减小资本流动波动对股市波动造成的冲击中发挥有效作用,抑制资本流动波动对股市波动造成的正向影响。面对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合理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 宗良, 时圆, 郝毅
    国际金融研究. 0(10): 34-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研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金融危机的预测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本文在Samuelson (1939)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可变的政府支出和自发消费,构造了更为全面的经济运行动态方程。对方程的数学推导发现,经济周期由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共同决定,而加速数的大小决定了经济运行是否呈现周期性。同时,本文分别对1978—1996年和2000—2017年两个样本区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际消费倾向有所降低、加速数增大,经济周期长度也从12.8年增长到了19.3年。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对可能出现由投资过热或经济衰退引起的加速数过大导致经济增长偏离周期的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 环球金融
  • 杨海珍, 李昌萌, 李苏骁
    国际金融研究. 0(10): 44-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体间的关联性日益增强,国际证券投资逐渐成为金融联系的重要媒介。相较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流动性强、波动性大,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在不同区域间快速传染,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鉴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证券资金流动的相关性网络特征,以及促使国家和地区间证券资金流动产生相关性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美国、中国香港、西班牙、德国等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和以韩国、南非、印度为主的体量较大的新兴市场与其他经济体有显著的证券资金流动相关性。这些经济体均为系统重要性国家和地区,应对其证券资金大幅波动的风险给予重点关注。国家和地区间证券资金流动相关性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较高的贸易关联度、金融关联度,以及相似的经济基本面和经济政策。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监测跨境证券资金流动风险提供了借鉴。
  • 金融机构研究
  • 吕勇斌, 袁子寒, 付宇
    国际金融研究. 0(10): 55-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2007—2017年1857个县级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Probit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村镇银行的设立存在空间攀比效应和竞争效应。经济增长水平、财政分权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竞争强度等经济特征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具有显著影响。运用反事实推断处理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的估计结果。同时,在替换空间权重矩阵指标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且这种影响随着县域数字金融水平的分层比较而出现空间异质性。据此,本文提出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以及注重培养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政策建议。
  • 隋顺天, 孔艳杰, 隋舵
    国际金融研究. 0(10): 66-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2008—2018年中国26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四阶段DEA分析方法,测度上市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尝试从有效性、协同性、创新性、分享性、稳定性等方面系统地考察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2008—2018年上市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平均纯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中间业务收入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创新性,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第二,不同类型的上市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上市银行未来应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贯通经营管理领域、拥抱金融科技、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方式,提升有效性、协同性、创新性、分享性和平稳性,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 金融市场
  • 隋建利, 杨庆伟, 宋涛
    国际金融研究. 0(10): 75-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Granger-Gewek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汇率动态因果网络,探究在金融危机冲击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汇率网络结构变迁,从节点属性角度刻画人民币影响力的时变路径,测度人民币汇率市场地位与波动传导能力的变化,运用DCC-GARCH模型,捕捉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间汇率波动传导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汇率网络结构变迁存在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在金融危机冲击与“一带一路”倡议下,汇率网络结构发生突变,并且金融危机对汇率网络结构的冲击效应更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汇率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第二,金融危机期间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影响力显著提升,并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影响力的提升幅度更大,人民币汇率市场地位与波动传导能力显著提升。第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同各国货币的联动效应显著增强,贸易依存度、金融合作程度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时间是影响人民币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货币间联动效应的主要因素,依照联动效应大小对各区域排序的结果为东盟、南亚、西亚与欧盟和独联体国家。
  • 公司金融
  • 翟光宇, 王晓晖
    国际金融研究. 0(10): 8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货膨胀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现象。在微观层面,通货膨胀预期又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合理的存货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不同通货膨胀背景,从存货投资的角度出发,讨论通货膨胀预期对企业在存货决策方面产生的影响和效益,从行业分类和企业融资约束角度,探讨具有不同特征企业根据通货膨胀预期做出的存货决策是否具有差异性。本文以200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环境中,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会增加企业当期存货持有水平,提升其未来经营业绩;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中,企业存货调整更具效率,对未来经营业绩提升作用更大;周期性行业和受融资约束程度较小的企业存货调整对通货膨胀预期更为敏感。本文研究结论对企业库存管理、政府产业管理,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