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10期 刊出日期:2019-10-12
  

  • 全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栏
  • Barry Eichengreen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双重进程,对其阶段性成果进行评述。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使中国放慢了金融开放的步伐,更加关注金融改革。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引入国际先进经验,增强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未来,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可能还将面临是否准备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政策配合资本账户开放、外资银行进入是否会增加中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等问题。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李振新, 陈享光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9-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尝试将境外部门纳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中,考察境外金融资本和外资企业影响金融分权的理论机制。结合2005—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境外金融资本和外资企业对我国金融分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境外金融资本规模的增大明显地提高了我国金融分权水平;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分配的动机,最终推动我国金融分权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对金融业坚持开放而又审慎的原则,同时,加强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强化金融可得性建设,逐渐减少对外资的依赖,规避外资对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 金祥义, 张文菲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19-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研究主题,但大多文献聚焦于金融市场规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这类文献不同,本文聚焦于金融结构,研究金融结构中银行业市场和股票债券市场发展对一国出口贸易持续时间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发现,银行业市场的发展显著缩短了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存续期,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显著延长了一国出口贸易的持续时间。这两者对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作用又会因产品技术含量、产品所处生产阶段、产品差异性和出口方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越高,越能缓解外部融资依赖性高的行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有效提高相应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时间。在考虑测量误差、样本统计范围、内生性和模型设定等多方面因素后,不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出口贸易持续的影响保持不变。
  • 环球金融
  • 温兴春, 龚六堂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3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在开放的小国经济体中引入资本管制,定量地对比了资本管制和开放条件下国内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和居民福利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实行资本管制有助于减少国际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促进国内经济稳定;而在面临国内冲击时,资本管制改善了净出口的同时,损害了居民消费,因此,政策收益很小;当全部冲击存在时,资本管制总体的政策效果依然可观。当资本账户开放时,同样的国内外冲击会导致本国居民外汇资产变动幅度变大,不利于汇率及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稳定,最终造成居民福利的损失。此外,本文还发现,持有外汇资产的规模会影响资本管制的福利效果。持有外汇资产规模越大,实施资本管制对居民福利的改进越大。这表明,在存在大量外汇资产时,若过早取消资本管制,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取消资本管制应慎行。
  • 李政, 刘淇, 周莹莹, 余峰燕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4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TENET方法构建2009—2018年间全球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网络,在此基础上考察各国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的水平和结构特征,准确评价它们在全球主权债务风险传递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各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传递重要性不仅取决于自身风险水平,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国家的关联程度。曾爆发债务危机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具有较高的主权债务风险传递重要性,大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排在前列,其中,中国、马来西亚和韩国较高,南非、俄罗斯等次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自身主权债务风险较小排在最后。第二,各国的主权债务风险顺着实际关联和信息渠道向其他国家溢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转变,主权债务风险溢出结构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但“同区域”“同组织”仍然是各国最主要的风险传导路径。第三,我国主权债务风险输入水平较低且平稳,但输出水平波动较大,近期受美联储加息、贸易摩擦升级影响,我国主权债务风险输出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此外,韩国、马来西亚与中国长期保持较强的双向风险溢出关系,是中国最主要的主权债务风险传导路径。
  • 金融机构研究
  • 吕越, 邓利静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5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2003—2017年的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数据,实证研究了母国金融发展如何促进本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资银行在海外开设的分支机构越多,越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本文发现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会通过促进出口、扩大市场规模进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从目标国家类型来看,中资银行“走出去”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效应尤为突出;从时间区间来看,金融危机之后,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投资带动效应受到全球金融风险增加的负面影响而有所减弱。
  • 金融市场
  • 张雪莹, 焦健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64-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城投债余额作为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市场化变量,基于2009—2018年6月的债券市场月度数据,考察地方债务扩张对国债收益率的溢出效应以及地方债务治理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14年国务院“43号文”这一代表性的地方债务治理政策颁布之前,城投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中短期国债收益率;“43号文”的颁布降低市场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导致城投债规模扩张对国债的溢出效应减弱。另外,地方财政实力、债务期限和融资平台行政级别差异对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债务规模扩张对国债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的地区;长期债务扩张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短期债务;市县级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省级融资平台。
  • 钱燕, 程贵, 王子军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74-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分位数回归信息份额模型,使用2011年6月27日—2018年2月28日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对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的动态信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识别人民币定价权归属。研究发现,在岸和离岸市场信息份额溢出具有动态性。全样本情况下,离岸市场约在3/5分位数对上表现出对在岸市场的信息溢出,离岸市场并不拥有绝对的定价权。“8·11”汇改前,在岸市场在1/3分位数对上表现出对离岸市场的引导;汇改后,离岸市场表现出绝对的价格引导关系,在岸市场定价权削弱,但央行的汇率干预措施提升了在岸市场的汇率定价权。政策制定者应密切关注定价权的动态变化,通过市场建设、预期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措施,牢牢把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
  • 公司金融
  • 程利敏, 唐建新, 徐飞, 陈冬
    国际金融研究. 382(10): 8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为研究对象,以陆港通为背景,研究陆港通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和健全资本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检验调整速度变化的原因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开放加快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并优化资本结构。具体表现为:在陆港通实施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速度显著加快,但是向下调整的速度没有显著变化;增加净债务和增加净权益的调整方式得到加强。在传导机制检验中,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效率和加强监督治理,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公司和公司治理薄弱的公司调整作用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