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7期 刊出日期:2019-07-12
  

  • 全选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黄宪, 杨逸, 胡婷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境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大幅流向发达国家,学术界将该现象称为“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本研究通过对58个新兴市场国家1995—2015年资本流动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不同,其中,外国投资者驱动型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会降低经济增长,而伴随有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加的本国投资者驱动型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不仅不会降低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应当对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进行分类考量,实施适配的资本流出管制政策。然而,对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出管制实施现状的考察结果却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对所有类型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实施了不加区分的资本流出管制。该现状表明,新兴市场国家没有充分理解国际资本流动大幅逆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资本流出管制政策还有待改善。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方显仓, 张卫峰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1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一个简约型OLG模型出发,推导劳动者和退休者的动态消费方程,并结合生命周期投资理论,得出人口老龄化将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初步结论。然后,基于19个发达经济体1960—2017年的季度数据,借助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近年来,这些经济体货币政策效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将老年人抚养比引入货币政策效果方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发现人口老龄化确实是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之一。该结论不仅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和模型设定下均是稳健的,这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封思贤, 丁佳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25-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因其具有匿名、去中心化等特征,易被不法分子用作洗钱工具。在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数字加密货币主要交易国出台反洗钱公告对其价格和交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洗钱公告通过向非法投资者传递数字加密货币反洗钱监管加强的信号,导致非法资金大量撤出市场,数字加密货币价格显著下跌,交易量显著上涨,且这种影响会因为政策公告的类型以及公告国对数字加密货币的态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本文认为,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活动中存在洗钱风险;要防范这类风险,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需明确数字加密货币法律属性,拓宽监管边界,创新监管技术,协同国际合作;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要严格落实一线反洗钱责任;央行应积极试点法定数字货币。
  • 韩瑞栋, 薄凡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36-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设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引进来”和国内资本“走出去”,国际资本双向流动效应明显;整体上,自贸区对ODI的影响效应大于FDI;具体而言,由于各自贸区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自贸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完善金融监管、分类管理对外投资、深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内市场衔接等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维护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
  • 环球金融
  • 王勇, 苗雨萌, 张佐敏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46-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44个国家和地区2001—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认知能力差异、风险偏好水平与离岸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离岸金融市场中,风险偏好作为非正式制度影响了正式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较高的风险偏好水平能够提升离岸金融监管部门的政府效能、增加离岸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从而促进离岸金融发展;认知水平与当地风险偏好水平显著相关,证实了离岸金融中心存在“聪明管理者”和“聪明投资者”现象。本研究为理解风险偏好影响离岸金融发展的传导路径提供了制度金融学解释,也为金融双向开放背景下提高认知能力、管理风险偏好,从而促进离岸金融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 金融机构研究
  • 赵胜民, 陈蒨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56-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存在高风险性特点,存款保险制度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银行挤兑、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增强银行的冒险动机,引发道德风险。本文以1998—2015年为样本区间,用双重差分法对116个国家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并且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该作用更为明显;一国对银行体系的监管越严格,该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强;存款保险制度规定的最高偿付限额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我国规定的50万元人民币相对于人均GDP来说偏高。
  • 金融市场
  • 司登奎, 李小林, 江春, 葛新宇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66-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开放经济框架下构建了包含投资者情绪、股价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并从理论层面刻画了三者之间的非线性联动效应。进一步地,采用TVP-SV-B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影响在短期内明显,而对汇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股价变动不仅会对汇率起到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对汇率产生间接“叠加”效应,即投资者情绪在股价与汇率之间发挥着“助推器”作用。鉴于投资者情绪、股价与汇率变动之间的互动机制在异质性环境下显著不同,货币当局可加强公众沟通和预期引导,并以此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
  • 巴曙松, 李羽翔, 张搏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76-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5—2017年公开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研究样本,探索地方债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影响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定价,地方政府在进行国库现金管理过程中,地方债发行定价受到影响。借助逐步开放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招标试点提供的自然实验平台,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试点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地方债的利差,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对地方债定价影响并不显著,地方债发行定价并未充分体现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承诺渠道影响地方债市场化发行。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落实严禁财政承诺、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以及引入更多投资主体等政策建议。
  • 公司金融
  • 刘超, 阮永平, 郑凯
    国际金融研究. 382(7): 87-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实施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定向增发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后,企业非理性投资增加,融资需求上升,进而导致融资约束显著加剧。当有机构投资者参与时,可以缓解其融资约束加剧现象。定向增发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只有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呈现加剧趋势。进一步探究差异原因时发现,民营企业不仅定向增发本身受到歧视,而且定增后信贷融资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信贷融资成本上升和信贷规模下降,而国有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则无明显变化。本文研究表明,定向增发陷入了“资本诅咒”陷阱,这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