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7期 刊出日期:2018-07-12
  

  • 全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刘达禹, 李清, 王金明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3-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关于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多聚焦于估值方法的拓展,但却逐渐偏离了提出核心通货膨胀概念的初衷。实际上,构建核心通货膨胀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标题通货膨胀的计量偏差,使公众感知真实的通胀状态。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动态因子模型估计出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走势,随后利用CPI的分布滞后模型对核心通货膨胀进行倒逼拟合,主要得出如下三个推论:第一,中国历次通胀和紧缩多是由部门局部变化所引致的,导致以CPI度量的通货膨胀产生了过度反应,引发了公众的感知幻觉;第二,CPI的分布滞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核心通货膨胀的走势,可以作为修正通胀预期的有效手段;第三,受近期粮食部门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以CPI度量的通货膨胀再度诱发了公众的弱通缩幻觉。这对货币当局的预期管理和通货膨胀盯住机制的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 赵胜民, 张瀚文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1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含偶尔束紧抵押贷款约束和宏观审慎政策的非线性DSGE模型,用来分析房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在房价持续上升时期,随着抵押贷款约束松弛,进一步的房价上涨对消费和产出的刺激作用有限;然而在房价持续下跌时,银行贷款的紧缩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经济的衰退。面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然而房价上涨时期的政策效果要明显弱于同等幅度的房价下跌时期。
  • 环球金融
  • 葛伟, 朱兰, 崔文俊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22-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亚行的项目数据,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情况下,采用贝叶斯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国家经济影响力对公共物品效率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提供国、接受国和接受国邻国经济影响力之间存在战略替代关系;第二,接受国经济影响力对公共物品效率的正向作用小于其邻国对公共物品效率的负向作用,接受国和其邻国经济影响力之间的战略替代关系不利于提高公共物品效率。亚投行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既要考虑接受国的影响,也要考虑其邻国的利益诉求。
  • 刘刚, 张友泽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32-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开辟了我国对外投资新渠道,为人民币发挥锚效应提供了新平台。本文分别检验人民币、欧元和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联动态势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欧元在中东欧的锚效应较强,而人民币在中亚等内陆地区的影响力较大。使用经典“货币锚”模型对样本国家货币进行固定效应检验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对此类货币的影响日趋显著。虽然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锚效应总体上远逊于美元和欧元,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经贸联系加强,人民币锚效应将逐渐扩大。适当使用外汇储备投资“一带一路”沿线优质项目、善用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平台以及加强与IMF合作将有利于促进人民币锚效应提升。
  • 张晓莉, 李倩云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4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汇率弹性也逐渐增强,同时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在稳步提高。本文借鉴Thimann(2006)构建的货币国际地位指标(Composite Index),对22个主要国家或地区货币数据进行研究,测算出2006—2015年人民币国际地位由2.69%提高到6.58%。本文运用Love(2006)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动与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三者间联动作用。研究表明,除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在1期对汇率波动产生0.18%负向影响外,任一项对其余两项均会产生正向影响;人民币国际地位对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的贡献率是汇率波动的三倍。
  • 金融机构研究
  • 杨新兰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5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缓冲资本是商业银行的可用资本与资本需求之间的差值,优化缓冲资本是商业银行提升资本管理能力的关键。本文运用存货管理中的策略,将银行资本视为存货,基于我国46家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考虑资本监管约束及资本募集成本因素,检验在该策略下各银行的最优资本缓冲水平。经与实际资本缓冲水平比较、研究不同类型银行之间资本充足率水平差异的原因以及模型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解释力度,发现模型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配置行为模拟最佳。
  • 金融市场
  • 钟红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64-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和外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关于国际债券市场的研究文献。其中,部分文献涉及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对美元国际化影响的研究,为我们认识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文献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债券市场的研究逐渐转向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职能演进的相关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本文按照相关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国际债券市场发展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为逻辑主线,从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与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等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综述。本文认为,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能够在资本与金融账户项下提供更加顺畅的人民币流出通道和回流通道,将有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更加坚实持久的基础。
  • 朱孟楠, 闫帅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78-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中美经济新闻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中国经济变量的高估和对美国经济变量的低估对人民币具有净贬值效应。人民币汇率主要受与中国货币因素有关的经济新闻变量的影响。基于经济新闻,本文构建了经济不确定性指数,研究发现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的提高对在岸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并且降低了在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提高对人民币汇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加剧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 赵茜
    国际金融研究. 376(7): 8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外汇市场压力为切入点,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风险的影响,并就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在影响外汇市场压力方面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通过构建跨国资产配置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资本账户开放会通过引发资金净流入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汇率市场化改革则会削弱资本账户开放的这种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贬值压力。本文结论表明,现阶段推进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不会引发与货币危机相关的贬值风险,外汇市场主要面临货币升值风险,但汇率市场化改革却可能加剧货币贬值风险,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释放外汇市场风险。因此,汇率市场化改革应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互相协调并择机推进,确保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