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11期 刊出日期:2017-11-12
  

  • 全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陈晓莉,张方华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3-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Borio(2014)对金融周期的定义,选取信贷、信贷/GDP、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四个变量来提取金融周期。文章首先采用带通滤波法和拐点法提取单个金融变量的周期序列,再按照一定的规则提取其共同周期。运用这一研究方法依次获得东亚、东南亚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周期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样本国家(地区)金融周期的趋同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的金融周期具有区域趋同性。
  • 崔巍,文景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13-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Ahlerupetal.(2009)的委托-代理投资博弈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资本、法律制度在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法律制度水平的提高都能够显著地促进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当一个地区的社会资本和法律制度都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和法律制度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促进金融发展,表现为互补效应;而当社会资本和法律制度有一方已经达到有效水平时,单独一方发挥作用就能够促进金融发展,社会资本和法律制度表现为替代效应。
  • 环球金融
  • 黄嬿,丁剑平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23-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1999—2014年的数据,分析亚洲国家外汇储备普遍增长现象。将亚洲各国彼此之间的联系大致分为金融、贸易和地理三大类,构建八个空间权重矩阵,应用空间计量杜宾模型对外汇储备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亚洲地区外汇储备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证实了亚洲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同预防性动机有关,同平稳汇率动机无关;否定了其持有外汇储备同竞争性动机相关。中国作为亚洲国家,通过三大联系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本文为分析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现象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 银行业研究
  • 方意,颜茹云,郑子文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33-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项及其综合视角系统地论述了资本账户开放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在银行资产层面,资本账户开放导致资金流入、流出规模及频率大幅增加,从而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并通过信贷需求摩擦机制对银行资产端造成风险。在银行负债层面,资本账户开放一方面通过拓宽海外投资渠道降低银行业零售存款吸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不同金融周期阶段下的批发融资(国外借贷和银行间直接借贷业务)来影响银行杠杆,导致银行脆弱性增加,银行负债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在银行资本层面,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加剧银行股价波动,从而影响银行资本端风险,进而在风险共担效应下通过改变银行融资成本的方式影响银行风险。在银行业直接和间接业务关联而形成的金融网络中,上述风险仍会相互传染,进而推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陆军,童玉芬,黄嘉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44-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考察银行贷款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贷款加权竞争矩阵,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讨银行竞争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银行贷款网络中心性最高的为国有银行,其次为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并且整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各银行节点的联系非常密切,同时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位于核心区域的银行为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第二,资产规模和净利差对贷款竞争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并且相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更小;第三,竞争网络对银行的效率和银行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银行信用风险并无显著影响。
  • 金融市场
  • 周爱民,韩菲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54-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改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市场的风险溢出始终大于反方向的溢出,且在汇改以后两个市场间的联动更加密切。
  • 李琛,贺学会,李志生,徐寿福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65-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然而,释放风险的方式却有待探索。本文考察了卖空机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借此检验卖空的风险释放作用。研究发现,在市场上涨阶段,卖空能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主动风险释放);在下跌阶段,会放大股价崩盘风险(加速风险释放)。跨周期检验结果显示,前期上涨阶段的卖空对后期下跌过程中的风险也具有释放作用。本文为市场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政府采取的“逆周期”紧急干预措施提供了经验支持。
  • 李艳丽, 张志翔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76-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带有结构断点的ZA平稳性检验和滚动协整检验方法,对2005年7月到2016年5月境内外四种不同期限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进行分析,动态地考察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对未来汇率的预测是否具有无偏性。带有结构断点的平稳性检验表明,NDF不同期限的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值序列是平稳的,人民币远期汇率满足无偏性的必要条件。而滚动协整检验表明,除1个月期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他期限之间并不存在持续的协整关系,且协整系数在大部分时间内显著异于1。另外,境外NDF汇率无偏性的表现在各方面要强于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汇率;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远期汇率的无偏性表现并没有显著提升。
  • 钱智俊,李勇
    国际金融研究. 363(11): 8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DCC-MGARCH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计算了中国股债市场收益率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进而研究了中国股债收益相关性的时变机制。研究发现,由于特殊的债券投资者结构,传统“避险行为”理论对中国市场的解释力不足;基准利率、经济增速和自相关性是中国股债收益相关系数条件均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中国股债收益相关系数的条件分布也具有时变性,其尾部风险受基准利率和自相关性的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解释了中国股债收益相关性独特的波动路径,并为管理股债资产组合的相关性风险提供了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