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5期 刊出日期:2017-05-12
  

  • 全选
    |
    特稿
  • 张杰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3-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黄宪, 白德龙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15-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货币政策对经贸关联国的外溢效应。本研究使用高频事件研究法,测度和分析了中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动对5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汇率、短期利率、长期利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中国货币当局的存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金率公告对经贸关联国的利率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而对它们的汇率则存在反向的溢出效应;(2)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与中国经贸联系最为紧密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最大;(3)金融联系和贸易联系是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重要渠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之后,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的不断加强,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显著提升。本研究的结论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 刘金全, 徐宁, 刘达禹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25-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对经典的“托宾Q”理论进行修正,将资产的基础价值与投机价值进行分离,继而将含有资产基础价值的前瞻性利率规则引入DSGE分析框架,并对“名义利率调整→资产价值修复→实体经济复苏”这一问题展开必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名义利率调整能够有效促进资产价值修复,进而拉动实体经济复苏。而近期我国资本市场活跃,但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实体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错配;此外,我们仍不应忽视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给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货币当局应高度重视事前的政策疏导,以防投资者对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进行过度解读。
  • 翟光宇, 张博超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36-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市场经济以及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银行债务融资对于企业来说依然十分重要。而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在银企之间的业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讨论会计信息透明度对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同时将货币政策因素融入其中。本文以2004至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并经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会计信息透明度较差的公司获得的借款数量较少;现金持有水平较高的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较低,并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依然如此,但在这一时期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平均水平会提高;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以争夺信贷资源。
  • 环球金融
  • 戴金平, 黎艳, 刘东坡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46-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两个维度入手,将汇率波动影响世界经济的渠道归纳为贸易规模效应、资本流动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利用世界主要经济体2008-2015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借助TGARCH模型测度世界汇率的波动指标,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汇率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波动促进了资本的全球流动,但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从而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银行业研究
  • 吴成颂, 周炜, 王浩然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57-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我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2008-2013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女性董事对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城商行的风险水平并没有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而得到抑制,反而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女性董事的引入而弱化,并且会随着女性董事比例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同时,国有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女性董事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即当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例超过16.68%时才能对城商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在非国有控股的城商行中并不显著。
  • 金融市场
  • 李仲飞, 唐征球, 刘倩薇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66-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考察文化多样性对股票市场繁荣水平的影响。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文章构建了文化多样性指数,结果发现文化多样性总体上对股票市场繁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文化多样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国家对股票市场繁荣有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在高发展水平、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的发达国家,文化多样性能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而在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的欠发达国家,文化多样性会阻碍股票市场的繁荣。最后,本文发现国家发展水平和法制水平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高发展水平和高法制水平能促进文化多样性表现出建设性力量,促进股票市场繁荣。
  • 张红伟, 杨琨, 向玉冰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76-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中国经济现状出发,尝试在代表性企业跨期生产模型上,首次提出用生产资产比来考察宏观经济周期和企业生产对股票资产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产资产比反映了代表性企业根据时变预期收益率做出的生产决策,预期收益率是由宏观经济周期所决定。第二,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期间,沪市上市公司的生产资产比和股指收益率呈现出慢涨急跌的均值回归特征,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第三,生产资产比滞后一期和四期对股指收益率具有较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说明企业生产提供股票价值中枢,生产资产比间接测度企业的预期收益率,能显著预测股指收益率对价值中枢的短期偏离程度。
  • 周远游, 刘莉亚, 盛世杰
    国际金融研究. 363(5): 8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汇率波幅限制的渐进式放开,会导致汇率波动率变大。本文研究发现,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历次汇率波动率变大都和汇率改革进程同步。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的改变、波幅限制和弹性空间等均高度相关。自2012年汇改以来,在岸汇率波动的自相关性逐渐增大,导致较小的波动可能被放大从而形成异常波动。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幅限制不宜被过度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