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4期 刊出日期:2017-04-12
  

  • 全选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朱超, 宁恩祺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文献普遍支持金融服务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排斥,但在金融发达地区是否会明显改善?本文选取2006-2013年北京市16个区县全部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金融发达地区老年人口金融排斥的普遍性。我们发现,在北京市样本范围内,老年人口占比与金融排斥程度显著正相关,老年人口金融排斥在金融发达地区依旧存在。收入与财富、金融认知、风险厌恶和健康支出是可能的影响路径。金融排斥很难随地区金融发展而消失,这一发现对于确定普惠金融政策的范围和力度具有借鉴意义。
  • 李强, 李书舒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1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4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政府支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拐点出现之前,政府支出增加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当越过拐点之后,政府支出继续扩大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2)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政府支出和金融发展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现阶段的金融发展依然能够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显著增强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同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用趋于弱化,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存在抑制效应,这说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而经济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支出的调节。
  • 杨华磊, 何凌云, 汪伟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2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出生高峰世代和出生低谷世代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00-2030年间,储蓄率路径呈现出类似1980-2010年间历年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资本红利滞后、尾随且依附人口红利。2015年之后,随着95后和00后出生低谷一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储蓄率呈现出类似1995年之后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断崖式下降特征,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急剧消失,资本红利也加速消失。最后,考察了堵住劳动力出口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储蓄率的影响,模拟发现,无论哪种延迟退休方案,都改变不了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但是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储蓄率下降的幅度,延缓资本红利消失的速度,进而达到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保驾护航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赢得时间的目的。
  • 姬广林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3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人口年龄结构影响通货膨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4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面板数据,构造人口年龄结构影响通货膨胀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理论分析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数据来看,少儿人口比例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分地区数据来看,东中西部人口年龄结构对通胀的影响略有不同,东部地区通货膨胀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显著性较中西部低,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最大。
  • 环球金融
  • 肖潇, 张璟, 刘晓辉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4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三种不同标准,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细分,并以全球162个经济体(1974-2010年)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组合投资资本、短期资本和权益资本流动程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倾向于选择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其余四类资本流动——FDI资本流动、其他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和债务资本流动则对汇率制度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采用Reihart & Rogoff(2004)、Levy-Yeyati & Strurzenegger(2005)、Shambaugh(2004)等不同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或者采用不同计量模型并不改变本文的研究结论。
  • 李泽广, 吕剑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5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开放能否通过投资规模增长和投资效率提升渠道来促进经济增长是颇富争议的话题。本文借助Lane & Milesi-Ferretti(2007)的综合金融开放度指标,应用82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开放影响投资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渠道。整体而言,金融开放促进了样本国家和地区整体投资效率的提升,显著地降低了不同群组经济体之间投资产出指标的离散程度。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金融开放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数量效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发展能够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发挥联合调节作用,支持金融开放促进投资产出效率的“门槛效应”假说,即只有具备一定金融发展基础的经济体方能在金融开放中分享投资效率显著提升的收益。
  • 银行业研究
  • 廖岷, 郭晓夏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6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类新型业务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以其规模、活跃度和参与度成为参与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部分异化的创新业务和模式完全超越监管边界并不断衍生发展,形成多方参与、结构复杂、业务多样、资金混用的局面,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低准入标准的授信、发起-分销、理财资金池、同业投资四个维度,比较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异化创新业务和美国过去十多年间的各类金融创新,发现虽然业务模式和形式各异,但本质相似、风险属性趋同,都存在降低授信准入标准、高复杂性、高杠杆率、低透明度、流动性错配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使单个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大;从宏观层面看,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抬高了社会总体杠杆率,提升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不审慎的创新,金融监管当局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总体效果尚不明显,亟需系统性的监管安排和设计。只有从市场参与者、投资者,到监管当局都引起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规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 潘敏, 陶宇鸥, 汪怡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7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以2003-2014年期间我国7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比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其分母项业务所需稳定资金资产组合的顺周期变化。同时,商业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资产结构强化了其净稳定资金比率变化的顺周期特征,说明银行资产结构和信贷供给水平是导致净稳定资金比率顺周期变化的重要因素。
  • 金融市场
  • 谭小芬, 高志鹏
    国际金融研究. 363(4): 8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2003年1月至2015年9月中美两国利率平价偏离度,研究了这段时间内中美两国的利率平价是否成立,随后本文从“风险因素”和“资本管制”两大角度,考察了利率平价偏离的影响因素,其中“风险因素”可细分为“购买力风险”“景气预期”“资本市场风险”“资产配置”,而“资本管制因素”可细分为“法律上的资本管制”“外汇干预”“短期资本流动”和“贸易开放程度”。总体来说,这段时间内中美利率平价并不成立,“风险因素”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偏离都有影响,而且资本管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更加注重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