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1期 刊出日期:2017-01-12
  

  • 全选
    |
    专栏
  • 中国银行董事长 田国立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国际货币体系迈向新阶段;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杭州共识”引领全球经济新发展;美国大选掀动全球金融市场,“特朗普效应”奏响序曲;英国脱欧公投冲击国际金融,全球化遭遇逆风;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货币政策框架重新调整;德意志银行陷入困境,欧洲银行业步履蹒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迈向产业资本净输出新阶段;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提速,资本账户开放稳步推进;美联储时隔一年再加息,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新兴市场资本持续净流出,金融风险攀升
  • 特稿
  • 陈雨露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16-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 朱民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范小云, 袁梦怡, 肖立晟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28-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季度数据系统测算了1996-2015年中期低频范围内的中国金融周期,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间的联系作用进行了比较与实证分析,解读了中国金融周期的现实含义。结果表明:第一,2004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处于“掩盖脆弱性繁荣”的金融周期上行期;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处于刺激政策后“未完成衰退”的金融周期下行期。第二,中国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更长、波动幅度更大;中国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领先放大作用。因此,在当前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下行期内,我国当局不仅应关注实体经济增速,更须防范过度刺激政策所引发的金融失衡风险。
  • 罗娜程, 方楠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39-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价波动的有效调控,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
  • 环球金融
  • 邢曙光, 黄梅波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49-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欧元区利率为零,货币政策受到限制,财政政策更加重要。参考Holden & Paetz(2012)的研究,本文将零利率约束引入两国新凯恩斯模型来研究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协调。当本国遭受技术冲击时,如果政府可以接触金融市场,零利率约束下的本国政府支出缺口上升幅度增加,外国政府支出缺口下降幅度减少;否则,零利率约束下的本国政府支出缺口下降幅度增加,外国政府支出缺口上升幅度减少。零利率约束增加本国通货膨胀波动,减少外国通货膨胀波动,但对产出缺口的影响取决于财政约束条件。无论政府面临何种财政约束,零利率约束均将恶化本国福利,改善外国福利,整体上恶化货币联盟福利。
  • 雷文, 妮金莹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59-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176个国家1980-201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将带来两种不同的效应:一种是通过分散风险、加强纪律性以及促进信息共享等渠道推动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加剧了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大产出的波动性和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型的关系。
  • 银行业研究
  • 刘鸿伟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68-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存款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与基准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学术界对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研究主要以防范道德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风险差别费率。传统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和期望损失模型,两者均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倒闭风险进行定价。本文认为,存款保险的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部分,也应将目标聚焦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定价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目标与特征,讨论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的要点与形成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原创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模型,该模型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依据。并且我们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对模型做了保费测算。结论证实模型的定价体系更全面,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 金融市场
  • 于恩锋, 龚秀国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78-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历史的视角,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入篮”对SDR利率的影响。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入篮”对SDR利率篮子代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认为人民币的加入显著提升了SDR利率篮子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从定量角度分析了人民币代表性利率与其他货币篮子成员的代表性利率,使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及均值分析方法,认为人民币的加入可以降低SDR利率的波动性,提升其稳定性和缓解其长期贬值趋势以增加吸引力,同时人民币的加入也显著提升了篮子货币利率平价的有效性。利用历史回溯与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债收益率对SDR利率本身以及对IMF贷款安排措施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从历史角度看是适度的,也没有给贷款国带来严重的冲击。
  • 陈丽, 甄峰
    国际金融研究. 363(1): 89-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厘清香港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套汇机制的基础上,运用SETAR模型对套汇特点进行探究,并借助VAR模型分析了套汇活动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基于价差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长,无法快速收紧,是离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的套汇机制持续时间短,套汇区间窄、机会少,影响力弱。未来应积极推进汇率市场化,推动产品创新,降低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