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7期 刊出日期:2015-07-12
  

  • 全选
    |
    特稿
  • 王国刚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立意高远,构思恢弘,运作睿智,其中贯彻着一系列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在经济活动起点、经济机制、运作方式、运作规则和运作结果等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国际经济学都存在明显的理念差异。60多年来,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习近平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新理念都贯彻着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从中国角度看,“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构想实现了三大突破。要落实这一战略构想,应重视五个方面举措的付之于行。
  • 专刊
  • 史龙祥,阮珍珍,强梦萍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1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产业内贸易为视角,分析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选择美元结算的影响因素。以中国127个进口行业为样本,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到19946家企业2000-2012年间进口订单的金额和币种数据,并计算相应进口行业选择美元结算的比例。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中美产业内贸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中国的相对市场份额优势越突出、进口商品订单的平均金额越大,越不利于选择美元结算,从而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越大。以上述结论为依据,本文结合样本数据确定了中美贸易适于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具体进口行业,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探索有效可行的发展路径。
  • 阙澄宇,马斌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2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VAR-GJR-MGARCH-BEKK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即期与远期汇率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岸与离岸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还是即期汇率之间、远期汇率之间,以及即期与远期汇率之间,其波动均表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效应;(2)在岸与离岸市场上不同交易期限合约汇率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且除在岸即期汇率对离岸即期汇率的均值溢出效应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效应外,其他各交易期限汇率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均表现为离岸汇率大于在岸汇率;(3)综合考察在岸与离岸汇率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发现离岸汇率波动对在岸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在岸与离岸市场上不同交易期限合约汇率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尤其应注意非对称效应对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放大作用。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钟红,李宏瑾,苏乃芳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33-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度量标准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指出,尽管当前物价处于较低水平并存在下行压力,但目前货币政策依然松紧适度保持稳健,经济结构的优化使传统物价传导机制发生了明显改变,同时受能源和食品价格等因素影响,未来中国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不大。考虑货币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VAR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CPI将呈缓中趋稳的态势,全年增长率在1.5%左右,因而并没有必要过分担忧通缩风险。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应进一步认清引发物价变化的基本因素,明确并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底线,完善宏观调控框架,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通过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最大程度地激发经济主体的内在动力,从而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 贾丽平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44-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流动性波动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使经济运行风险增大。本文基于流动性波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采用VAR模型实证检验分析了无流动性波动、有流动性波动两种情况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贷款总量、投资、GDP、CPI的冲击和影响。结果发现,在流动性波动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贷款总量、投资的冲击效果较好,对GDP、CPI冲击效果欠佳,且冲击程度和方向不稳定,很难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流动性波动减弱了两种政策变量的时效性,增大了政策变量冲击和影响效果的波动性,政策风险显著,影响到金融稳定。同时,受货币政策时滞延长的影响,两个政策变量的政策效果、时效性不同。价格型政策变量的调控作用有所增强,优势逐渐凸显,数量型政策变量效果相对欠佳。
  • 环球金融
  • 刘晓辉,张璟,甘顺利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55-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88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1974-2010年),考察了资本账户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测算方法是影响这种关系的重要因素:采用名义测算方法衡量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发展中国家越可能采用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采用事实测算方法衡量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发展中国家则越可能采用更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本文随后采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政府对资本流动的实际控制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即实际资本控制程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可能采用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实际资本控制程度越低的经济体则越不可能提高汇率弹性。
  • 银行业研究
  • 杨新兰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67-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如何调整其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风险水平的争论,在理论界和业界从未停止。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数据,在对经典模型检验方法改进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2004-2008年期间,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提高资本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2009年以来,随着资本监管约束力度的加大,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效应明显增强,商业银行在其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会增加资本或减少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会通过扩大风险业务或减少资本占用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水平。
  • 金融市场
  • 申琳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75-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际汇率在宏观金融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关其决定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文献中存在的“变量迷失”入手,构建能够同时检验结构突变序列平稳性、自动搜寻突变点位置、识别序列单整阶数的“四步检验法”,以及考虑结构突变的协整分析框架,研究1980年至201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问题。研究发现,本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有效解决了“变量迷失”问题,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自然对数序列服从1994年发生漂移项突变的一阶单整过程;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其中“非市场”驱动机制逐步让位于“市场”驱动机制。
  • 尹力博, 柳依依
    国际金融研究. 338(7): 87-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危机期间,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有必要对黄金的避险能力进行研究。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视角,本文实证考察了黄金现货和期货交易指标与政策不确定指数和股票不确定指数的信息传递关系及其相关关系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1)黄金能否作为实体经济或股票市场的避险资产因时而异;(2)历次危机,例如1988年拉美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黄金均表现为实体经济的避险资产,能有效抵御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3)前三次危机中黄金也表现出股票市场避险资产的特征,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黄金作为对冲股票市场动荡的安全港资产的观点不再成立,因此证券投资者在组合资产中加入黄金不一定能够取得避险保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