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12期 刊出日期:2014-12-12
  

  • 全选
    |
    特稿
  • 金中夏,李良松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3-14.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了TPP原产地规则对中国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之策。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主要是后向联系占比过高,而前向联系不足;这在纺织服装行业也同样成立。美国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是美国纺织原料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中美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价值链联系。美国在TPP谈判中推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对双方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应在推动产业升级、支持相关企业“走出去”合理布局,加强相关国家合作以及对外贸易谈判等方面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 专栏
  • 邹晓梅,张明,高蓓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15-24.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资产证券化既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大创新,又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因此,深入分析美国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有利于中国积极稳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本文回顾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兴起的原因,剖析了美国四种代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梳理了美国资产证券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启示。
  • 刘吕科,王高望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25-34.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金融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对资产的利用效率不同,面对经济冲击时的稳健性不同。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使得破产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得以传染和扩散。本文构建了一个三期模型,刻画了银行证券化资产出售与非同质投资者和金融稳定性的关系。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来自中间时段的经济冲击和资产价格波动。资产价格取决于经济中流动性的高低,由市场均衡决定。本文的研究显示,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危机发生的概率。在投资者非同质的情况下,面临较大的负面经济冲击时次级投资者将首先陷入金融混乱,进而带来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应根据不同投资者的资产利用能力,设置不同的投资门槛,以有效促进金融稳定。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丁剑平,楚国乐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35-46. https://doi.org/F8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以1999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美、欧、日、英)为样本,应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国际货币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在众多的影响因子中,那些体现内在结构的因子,诸如网络外部性、经济增长和净出口(以下简称“三因子”)对其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非线性的影响,这种非线性特征源于自身的内生性并且在影响国际货币占比时出现在高低两种不同的体制(惯性区间),随着三因子规模的变动,在两种体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这也为未来新进入的国际货币创造了切入机会。
  • 环球金融
  • 王达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47-57.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各界在不同时期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探讨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经济学的视角,对中美互联网金融进行比较应当考量网络规模因素。互联网金融只是可能导致中国金融脱媒加速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众多因素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业态与竞争格局的可能性很小。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金融风险问题,对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与监管、新兴网络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监管中立与监管协调等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亟待国内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 银行业研究
  • 王振,曾辉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58-67.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 金融市场
  • 吴卫星,沈涛,董俊华,牛堃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68-76.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典生命周期投资组合文献假定所有投资者的投资都是持续一生的,因此用投资者的年龄简单替代投资期限,但投资者实际投资期限与理论假定相去甚远。本文基于中国居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年龄不能替代投资期限,投资期限的缩短可能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承担背景风险。背景风险既是影响居民家庭投资期限的主要原因,也显著影响居民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要引导中国家庭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需要降低投资者的背景风险并延长投资期限。
  • 徐小君,陈学彬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77-85.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汇率的黏性价格货币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文章从理论模型中推导获得长期约束条件和符号约束条件,分别对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了识别和估计。主要结论包括三个方面:(1)汇率变化对经济波动起着减缓和稳定性的作用;(2)需求因素的外生冲击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源头;(3)货币政策传导的汇率影响渠道作用效果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李海霞,杨磊
    国际金融研究. 331(12): 86-94. https://doi.org/F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我国货币供给量计算公式和居民持有外币的效用函数出发推导建立了宏观经济变量与境内外币资金波动的动态决定方程,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决定境内外币资金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国内信贷投放、外汇占款和人民币汇率,并通过实证检验建立了变量之间的EC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与境内外币资金长期存在“弱平衡”关系,一方面,两者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某一阶段可能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牢固,在外界因素的冲击下将会持续偏离均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