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11期 刊出日期:2014-11-12
  

  • 全选
    |
    特稿
  • 丁志杰,谢峰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元是否存在过度特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研究美国1986年成为债务国后获得的巨额国际经济利益,引入经济暗物质证明美元过度特权是存在的,并否定了流行的世界银行家说和风险资本家说。跨国数据显示,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美元过度特权价值的实现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剪羊毛”行为,集中体现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平,本文据此提出通过发展南南合作建立区域性、集团性治理以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 专栏
  • 李明辉,刘莉亚,孙莎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1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1998-2012年期间中国11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发展非利息业务对银行盈利、风险和传统利息收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非利息业务水平的提高不能明显提高银行盈利水平;(2)非利息业务水平的提高减少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并且破产风险的减小主要来源于杠杆风险的减小;(3)非利息业务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传统存贷业务收益率的降低。由于动态面板模型能够有效捕捉银行盈利、风险的持续性特征,解决逆向因果关系问题,并解决回归中的测量误差和遗漏变量问题,因而,与传统静态模型相比,本文的结论更为可靠。
  • 张晓玫,毛亚琪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2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国内文献多以破产风险作为银行风险来分析其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而LRMES方法能深入分析单个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测度单个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度。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收益率数据,首次运用LRMES方法测度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用各银行季度LRMES与非利息收入等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本文计算得出的LRMES比较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并与非利息收入呈显著负相关。
  • 金融理论与政策
  • 何国华,谭炯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36-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是国际经济政策研究的核心。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研究大多是在新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的,重点包括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效果、协调收益与成本的来源以及提高协调效果的途径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理论界进一步分析了危机对已有协调政策的冲击和危机中所采取应急性协调政策的效果,并探讨了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方向。
  • 宋献中,吴一能,宁吉安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46-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02-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GMM估计法检验了货币政策与公司资本结构动态p调整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的替代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均快于紧缩时期,并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冲击更大。考虑样本公司成长性的差异,我们发现,在以M2同比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情况下,高成长性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货币政策从紧时期慢于低成长性企业,而在扩张时期快于低成长性企业。当以1年期贷款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时,低成长性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货币政策的任何时期都快于高成长性企业。
  • 环球金融
  • 王中昭,杨文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56-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人民币汇率对东盟各国汇率传导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DCC-MVGARCH模型和结构突变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汇率的时变相关性、传染性和结构突变等问题。结果表明:(1)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对东盟各国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辐射能力。(2)中国等外部因素对东盟各国汇率的波动影响平均仅占6%左右,各国汇率自身的波动集聚性起主导作用。人民币汇率对大多数东盟国家汇率传导有效,但持续性特征不存在。(3)中国与东盟汇率时变相关系数均为带有结构突变无单位根的趋势平稳过程,存在短期动态联动滞后效应,外部因素不能改变其长期均衡运行路径。(4)时变相关结构突变并没有改变人民币带动大多数东盟国家货币升值趋势,呈现出“传染性升值”,传导的有效性从弱到强,区域货币联动趋势的雏形初现。
  • 银行业研究
  • 郑兰祥,王三川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67-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次贷危机深层次影响的逐步显现,国外学术界和监管当局意识到基于安全稳健原则的监管措施难以解决影子银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术界和监管当局开始关注金融创新中所蕴含的影子银行行为问题。本文由国外影子银行研究新动向出发,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影子银行行为、回购协议影子银行行为和证券化影子银行行为三个方面对国外影子银行研究过程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及其启示。
  • 金融市场
  • 王千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76-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指出大数据时代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接下来分别论述什么是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为什么要研究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如何构建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最后给出了互联网企业金融生态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共同价值理论奠定了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的理论基础,从共同价值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共同价值包括基于“货币”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基于“信息数据”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以及核心能力柔性化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互联网企业基于共同价值构建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把价值活动变成柔性动态系统,既可规避核心能力刚性风险,又可满足多边群体价值转移多元化需求,其独特的双向协同驱动创新机制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的不断拓展。
  • 论文
  • 扈文秀,孔婷婷
    国际金融研究. 332(11): 87-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1998-2013年的季度数据,建立了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政府投资、广义货币供应量、工业品销售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对民间投资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因宏观经济波动而发生变化。政府大规模、长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对民间投资兼具短期拉动作用和长期挤出作用,这种挤出作用表现为政府对信贷资源的挤占。然而,在政府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下,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拉动作用然后保持稳态。应发挥政府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在经济波动时期为民间投资输血造血,提高民间投资的边际产出,减少税收,并在经济运行良好时及时退出。